25年来首次全面修订 票据新规助力中小微融资
见习记者 张艳芬
11月18日,年首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修订发布了《商业汇票承兑、次全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下称“《办法》”),面修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订票在《办法》发布的据新同一天,上海票据交易所也发布了《商业汇票信息披露操作细则》,规助以配套施行。力中
与1997年的小微《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相比,融资此次《办法》是年首时隔25年后的首次全面修订,并在名称上将旧版“暂行”二字去掉,次全被业内称为“票据新规”。面修
“上一版《暂行办法》偏重于业务管理,订票新版《办法》偏重于规范管理。据新”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执行院长肖小和认为,规助这说明票据市场已发展成为金融市场不可或缺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
最长期限缩至6个月
减轻企业占款压力
长久以来,应收账款高企是悬在中小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
“由于客观上还存在市场主体地位不平等问题,大企业往往利用强势的市场地位拉长应付款的期限,例如利用电子商业汇票将应付款期限拉长6~9个月不等,过多地占用中小微供应商企业资金,造成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淤积、资金周转慢、资金成本增加等问题。”上海分行金融市场中心高级顾问赵慈拉告诉记者。
针对中小微企业呼声,去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部署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和发展,研究将电子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以减轻企业占款压力。
此次《办法》将商业汇票最长期限由1年调整至6个月后,即从制度层面降低了中小企业账款周期和融资成本。
“缩短票据期限,央行明显的政策意图是出于对中小企业权益的保护。”总裁助理兼票据部落总裁周敏智说。
值得一提的是,与商票最长期限缩短相得映彰的是票据市场上的另一个新变革。今年6月初,上海票据交易所上线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实现了票据“找零支付”这一可拆分功能,即票据包的金额可以拆解成最小到分的任意金额进行支付。
在周敏智看来,此次票据期限的缩短,配合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拆分”功能,使得持票的企业在支付的便利性上大大提高。“原来大额票据因为不可拆分,导致它对于小额交易场景的支付无法应用,而现在可拆分的功能使得大额的票据亦可打散、归零用于不同的支付场景。”
由于票据兼具信贷属性和资金属性,在票据二级市场上,商业银行是配置票据资产的主力。对于商票期限的缩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或会短期增加票据二级市场的利率波动和交易规模。
对此,上海普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海滨认为:“在票据转贴现仍属信贷资产的前提下,机构买票的整体需求会增加,同时由于资产久期缩短,机构需增加波段交易频次来保持利润收入的稳定。”
重视市场主体
便利中小微融资
针对票据贴现,此次《办法》作出了诸多有利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修订。
周敏智注意到,以往贴现材料仅提交合同发票,这一形式比较单一。而现在《办法》将贴现材料扩大到了几乎一切“能够反映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的材料”。
“这意味着仓单、流水等只要符合真实情况的材料都可以提交,一方面恢复了票据法第十条规定中的‘债权债务关系’部分,另一方面放开了证明材料限制,相对于原办法进行了扩大,将进一步助力票据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周敏智说。
比普遍认知中的小微企业更“微小”的群体,应该是个人工商户群体。在《办法》发布后,赵慈拉发现,微信群里大家开始讨论较多的,是《办法》将持票人主体范畴扩展至自然人。
根据《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申请贴现的商业汇票持票人应为自然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及其分支机构和非法人组织。
在赵慈拉看来,增加“自然人”为持票人主体,是这次正式公告和征求意见稿较大的差别,体现了国家对个体工商户这个市场主体的重视,使现有上亿户的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也可成为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和贴现申请人,方便了微型企业的用票与融资,体现了“个体工商户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原则。
在逾期商票不断增多的态势下,此次《办法》也将承兑人逾期的处罚趋于严格,提出了较强的惩戒措施,强化了对承兑人的信用约束机制。
《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商业汇票承兑人最近二年发生票据持续逾期或者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的,金融机构不得为其办理票据承兑、贴现、保证、质押等业务。”
“这意味着不讲信用的机构,未来会被金融机构剔除票据业务的‘名单’。这样的惩戒机制对进一步净化票据市场的信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关键的作用。”周敏智进一步阐释道,这条规定借鉴了日本的做法,日本票据法对于拒付票据施行“不渡”制度。这种制裁制度对于签发票据的企业而言无疑是致命的,但是对于维护票据的信用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承兑和保证金
“两条线”控风险
加强风险控制,是此次《办法》令市场关注较多的又一个焦点。此次《办法》“第二十四条”对银行和财务公司的承兑汇票和保证金占比进行了约束,要求分别不超过承兑人总资产的15%和吸收存款规模的10%。
“这两条线,实际上是监管从整个行业防范风险的角度考虑,对于个别过度依靠票据资产以及票据业务所派生的存款的金融机构进行规范限制。承兑对于银行和财务公司而言是表外业务,过去曾经爆发过因过渡承兑无法到期按时解付,导致风险蔓延的例子。”周敏智说。
有着“企业内部银行”之称的财务公司,属于非银金融机构,主要吸收集团成员存款、办理贷款和资金结算等业务,而此前,其开具的承兑汇票也被称为“银票”。但近年来,财务公司因票据业务违规行为而受到处罚的案例已不在少数。
此次《办法》特别明确各类商业汇票的承兑主体范围,定义了“银票”“财票”的范围,规定“银票”为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承兑的商业汇票。
对于银行而言,上述两条考核指标,主要针对的是部分银行盲目利用承兑保证金来作为吸收存款的主要手段,防范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兑付后负债端存款骤降,而资产端贷款尚未收回所引发的流动性风险。
记者了解到,为应对监管考核指标压力,很多商业银行在半年末、年末等考核时点,大量开银票以吸收承兑保证金来增加存款,从而满足存贷比例考核要求,这样的操作已是常态。
“但是,这些承兑汇票保证金与普通存款不同,开具的银票都有到期之日,比如会在半年、一年等节点集中到期的。而一旦到了集中兑付期,银行此前集中吸收的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会随着银票兑付出现‘悬崖式’下跌。而这一时期放出去的贷款不可能在同一时点上收回,将引发银行流动性风险。”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两条线”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给予了一些在“两条线”上下浮动的个别小银行和财务公司一个过渡期,它们有一年的时间来做业务调整和准备。
(责任编辑:休闲)
-
11月21日,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州东投”)发布了其承兑票据逾期的公告。公告称,截至2022年10月31日,柳州东投有5 笔商业票据为逾期状态,待承兑余额合计23130.7 ...[详细]
-
捕捞野生鱼“黑产链”被打掉:网打、电烧,翘嘴卖60元一斤,35人被起诉
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是长江流域禁渔期。在此期间,长江支流金沙江、雅砻江全域禁止一切形式的捕捞行为。11月27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攀枝花警方获悉,2022年以来,攀枝花市公安局全力打击非法捕捞活动 ...[详细]
-
红塔证券李奇霖谈就业:存在供需错配的问题,“年轻人某种程度上不愿意进工厂”
11月26-27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暨十周年活动在上海举行。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出席论坛并演讲。李奇霖指出,今年居民的新增存款较多,核心原因是有太多超额预防性的储蓄,可能是因为没有场景,居民有钱 ...[详细]
-
今年前十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898.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11月10日落幕的第五届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735.2亿美元,实现四连增。与亮眼数据相呼应的是,外资企业加码中 ...[详细]
-
筹划一年多,002786.SZ)控制权变更一事有了最新进展。银宝山新11月2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邦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邦信资产”)已收到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方 ...[详细]
-
来源:银行家杂志近年来,随着居民个人的财富规模持续增长,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发展日新月异。然而,民众不断提升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也对整个行业提出挑战。由此,如何利用方兴未艾的金融科技,驱动财富管理业务数 ...[详细]
-
上周,个人养老金又是消息不断,不仅先行城市地区)正式出炉,而且参与者也正式可以开户了。此外,养老目标基金的Y份额纷纷发布开售公告,本周一开始,个人养老金账户就可以进行投资了。先行城市名单正式出炉11月 ...[详细]
-
11月27日,第五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暨第四届健康医疗大数据论坛举行,主题为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全民健康覆盖UHC)。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毛宗福进行了主旨发言。“近些年来转化医学、 ...[详细]
-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催肥”了不少核酸检测企业,伴随着公司业绩大增,这些企业纷纷要去资本市场分一杯羹。经梳理,今年以来IPO市场已有、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菲鹏生物5家核酸检测概念企业过会,其中康为 ...[详细]
-
红塔证券李奇霖谈就业:存在供需错配的问题,“年轻人某种程度上不愿意进工厂”
11月26-27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暨十周年活动在上海举行。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出席论坛并演讲。李奇霖指出,今年居民的新增存款较多,核心原因是有太多超额预防性的储蓄,可能是因为没有场景,居民有钱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