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素史克被国家集采“拉黑”18个月
来源:财经大健康
相比于集采断供、拉黑商业贿赂,葛兰国家个月对质量问题的素史处罚力度显然更高
文/ 辛颖 赵天宇
编/ 王小
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GSK),被暂停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18个月,克被成为自有国家集采以来被罚时间最长的集采药企之一。
2022年10月31日,拉黑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下称“国家联采办”)发布公告,葛兰国家个月因药品监管部门发现,素史葛兰素史克出口中国度他雄胺胶囊生产质量管理不符合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克被取消度他雄胺集采中选资格,集采并将葛兰素史克列入违规名单,拉黑暂停其自2022年10月31日至2024年4月29日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的葛兰国家个月申报资格。
葛兰素史克的素史度他雄胺,在2021年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中选。克被对于此次处罚背后的集采考量,一位医保系统人士对《财经》记者介绍,GMP是基础,质量不合格容易对很多生产批次有影响,这与个别批次出问题的严重程度不一样。
国家药监局在近期检查发现,该药品未按照注册标准进行逐批、全项检验,且在微生物污染风险防控方面存在不足。随即暂停进口、销售、使用葛兰素史克的度他雄胺软胶囊。
葛兰素史克不是第一例。2022年初,贵州制药有限公司的格列美脲片,也是因不符合GMP要求,被国家联采办列入“违规名单”,暂停18个月集采申报资格。
“(处罚标准)对内资外资一视同仁,大外资更要以身作则。”上述医保系统人士强调。
相比于集采断供、商业贿赂,在国家联采办目前已处罚的各类违规行为中,质量问题的处罚力度显然更高。“这次处罚抓典型,表态度很明显。”一位国产药企质控负责人的感受是,以后集采品种的质量监管力度会越来越强。
葛兰素史克被“抓典型”
“根据公告来看,这次主要原因是葛兰素史克没有每一批全检微生物限度,对国内药企的借鉴意义不大。”上述药企质控负责人分析。
度他雄胺胶囊用于治疗前列腺肿大、脂溢性脱发等疾病,是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61个药品之一,于2021年6月开标,当年10月在各省落地。
根据当时披露的中选结果,度他雄胺共有两家企业中标,其中葛兰素史克中标规格为一盒10粒,每粒0.5毫克中标价格为3.096元,比每粒7.483元的最高有效申报价降了一半多,供应天津、内蒙古、吉林等16个地区。
据米内网,2021年葛兰素史克的度他雄胺,全球销售额约4亿美元。此款药品于2011年获批进口中国市场,也是目前该品类唯一的进口药。
国家药监局数据库显示,目前已有三款国产度他雄胺软胶囊获批。今年获批上市的齐鲁制药新品,从五年前就开始布局开发。
截至发稿,葛兰素史克方面尚未公开回应此次暂停集采的后续影响,在其财报中未单独透露度他雄胺的销售额。葛兰素史克202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总营收141.19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187亿元),同比增长28%。
7月,葛兰素史克迎来20年来重大企业转型,完成了消费健康业务的分拆,成为一家聚焦于生物医药的公司。目前,该公司业务共有三个板块,即专科药物、疫苗和普药。
从全球业务来看,葛兰素史克对今年的业绩仍有乐观估计,日前将全年销售额增幅预估从5%-7%调整为6%-8%;公司预计全年营业利润增幅也同步提高。
具体到中国业务,8月葛兰素史克曾回复《财经》记者称,完成分拆后公司专注于疫苗和药物开发,在华业务与全球的战略规划保持高度一致。
目前,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处方药业务领域包括呼吸系统、肝炎等,以及部分罕见病;在疫苗领域,除了带状疱疹疫苗,还有宫颈癌疫苗、成人及儿童两种剂型的乙肝病毒疫苗。
对于在中国市场的预期,彼时葛兰素史克方面告诉《财经》记者,公司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此次违规行为,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葛兰素史克,并未充分重视遵循中国药物生产GMP标准的重要性。”CIC灼识咨询总监刘立鹤对《财经》记者分析,不论企业是否获得了国际权威组织认定,抑或是参与国内GMP等合规文件撰写,在自身药品质控方面都应高度重视,须严格遵守中国提出的生产质控标准。
个案陆续曝出,监管趋严
葛兰素史克被暂停的是,自2022年10月31日至2024年4月29日的申报资格。但它的度他雄胺是2021年6月开标,当年10月在各省落地。因此到2022年10月底,采购协议已然到期。因此,国家联采办不再启动替补程序,由各地在现有合格品种中,进行新周期的接续采购。
在上述药企质控负责人看来,这次处罚本身是“形式大于实际意义”。
大药企研发和产品管线多,一个药品一时栽倒,不会像小药企那样致命。不过,对葛兰素史克来说难的是,未来18个月所有国家集采都不能参加,如果此前已有品种投标计划,现在就得暂停了。
上述医保系统人士表示,药品质量方面一视同仁,而不是外资药出问题就可以理解、国产药问题就是“原罪”,“外资药并不天然意味着高质量,自身不重视质量管理一样会出问题”。
从药品集采推行以来,不断报出的“低价”,一度引发业界担心会引发药品质量漏洞。目前看,国家与地方集采中仅有个案曝出。
被罚18个月暂停国采资格的,此前还有圣济堂制药的第二批国采药品中选产品格列美脲片,因飞行检查中发现在厂房维护、设备清洁、稳定性考察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被取消集采中选资格,而且该公司因此被列入了“违规名单”,自2022年1月29日至2023年7月28日,暂停参与国家集采18个月。
被罚的圣济堂制药,是上市公司圣济堂(600227.SH)的全资子公司。2021年,该公司格列美脲片营业收入为2006.3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0.93%。圣济堂表示,上述事件对2022年至2023年经营业绩产生了一定影响。
2021年,圣济堂由盈转亏,医药行业洗牌速度加快,传统型的医药企业升级转型压力大,公司表示2021年“极其艰难”。2022年上半年,圣济堂仍未走出亏损泥潭。
随着监管力度加大,一个品种的质量问题开始直接影响企业全线市场,乃至业绩表现。
2020年,美国新基公司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部分关键生产设施,不符合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被暂停进口、销售和使用。同时,国家联采办旋即发出公告,取消这一产品的中选资格。其中选市场被另外两家中选企业恒瑞和石药替换“瓜分”。
2022年,第五批集采中选产品中,印度太阳公司生产的比卡鲁胺片,在落地前就被取消中选资格,原因是其部分批次产品“干燥失重”项目不符合进口药品注册标准。
地方集采中,2022年7月,黑龙江省集采中标的七台河制药厂,被发现250ml葡萄糖注射液产品内有可见异物。药监部门停止七台河制药厂所有批次大容量注射剂产品经营使用,立即下架等待召回,临床停止使用。同时,责令企业立即停止生产,库存所有批次产品就地封存、统计、溯源。
除了医保部门与药监部门的联动处罚,国家药监局也不断加强对集采中选药品质量检查。9月初,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黄果再次强调,要强化集采药品质量监管,通过全覆盖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督促企业持续合规生产经营、严控药品质量风险。
国家医保局、药监局也多次公开提醒,药品生产企业在集采中“应当理性报价,维护行业有序竞争的秩序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刘立鹤建议,企业在药品注册时,就应做到对于产线产能的合理估算,在集采谈判中,要对药品合规生产成本有充分认知,准确判断产能是否可达到供给量,纳入集采名单后,更不应因成本问题或产能问题而出现选择性简化、弱化药品质控流程的情况。
(责任编辑:热点)
-
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当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在业界专家看来,本月1年期和5 ...[详细]
-
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中方反制佩洛西窜台是以实际行动维护国际法治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22年8月24日,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出席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第三届研讨会暨首批专家委员续聘活动”并致辞。谢锋说,自2018年成立以来,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智囊作用 ...[详细]
-
芬兰《晚报》24日报道,这个北欧国家经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能源危机,连芬兰经济事务部长米卡·林蒂莱的钱包也因此瘪掉不少。报道说,林蒂莱家需支付的电费最近激增463%。林蒂莱家中使用电力取暖。报道说,一般 ...[详细]
-
广发期货苯乙烯日评:供需阶段性好转但成本支撑有限,EB反弹空间受限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龙光集团:预计房地产行业短期内仍面临困难,将于需要时出售资产
澎湃新闻记者 李晓青8月31日晚间,龙光集团03380.HK)披露2022年半年报情况。财报显示,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入126.3亿元,同比减少64.1%;毛利17.57亿元,归母核心净利润为406 ...[详细]
-
发布人: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8月25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答记者问。李晓伟 摄 首先,我发布两条消息。第一条消息。中国武 ...[详细]
-
转自:中国网财经中国网财经8月25日讯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22年8月25日上午10时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与成 ...[详细]
-
不干格力了,做飞利浦?董明珠“老战友”徐自发与格力产生矛盾,背后怎么回事?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近日,被曝出珠海总部已经停止向河北格力经销商供货的消息。目前,消息仍在发酵,不过,格力电器方面并未对外作出更多回应,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相关 ...[详细]
-
转自: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时娜)2022年11月22日,在创业板市场正式挂牌交易,成为深圳市第400家A股上市公司。深圳A股上市公司数量又突破一个整数关口,迈上一个新台阶。A股上市公司总 ...[详细]
-
来源: 砺石财经随着乌苏大单品的放缓,重庆啤酒高端化的故事还能否继续讲下去?李平 | 作者如同啤酒中的泡沫一样,二级市场对重庆啤酒的故事似乎总是有着过高的期许。前一次是乙肝疫苗,这一次是“高端化转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