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重出江湖”,计划经济要回来了?专家:历史不可能开倒车
近日,历史供销社成为热门话题。倒车资本市场上,重出江湖供销社概念也持续走强。供销人们在争相讨论之余,社计也充满疑惑,划经已淡出视线的历史供销社为什么突然受到关注?
事实上,掀起这一热潮的倒车,是重出江湖湖北等省份大力“恢复重建供销社”的消息。
据10月12日湖北日报报道,供销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实施“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社计基层社社员达到45.2万人,其中,农民社员人数5年增长5倍多,由2016年5.15万人增至2021年33.3万人。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争取2025年全省基层社社员达到150万。
此外,宁夏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也在10月透露,截至目前,全系统基层社总数达到249个,乡镇供销合作社覆盖率由2017年的56%提升至92.7%,服务覆盖面达到95%以上。
“最近供销社新闻多起来,主要是二十大召开后,各地纷纷汇报在乡村振兴与供销社改革方面的成果。”1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研究员杨团接受时代财经专访时指出,最近一次供销社改革是在2015年启动,近日多地汇报成果才使得供销社被舆论关注。
杨团是国内“三农”领域的资深专家,她生于1949年,对供销社的发展与沿革十分了解。她对时代财经表示,中央重视供销社的改革,与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建构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关。
众所周知,供销社是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重提供销社让很多人纷纷猜测是不是在走老路?
杨团指出,在市场经济充分发育的今天,不可能开历史倒车,重回计划经济。供销社被重提更多的是希望市场经济中的供销社能发挥好公共性的引领作用,特别在城乡融合、事关民生的消费服务领域做好调节,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供销社经历多次改革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官网上,在介绍历史沿革的篇章中,开头就放了这句话——“合作社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杨团指出,过去的供销社是计划体制下国家统购统销的承担者,农村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流通,农产品上行,消费品下行,全部由供销社一家垄断。但改革开放掀翻了这种体制。杨团称,隋着市场体制的建立,供销社再也不可能维系流通垄断的格局。
“在改革开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供销社基本上被淹没在市场经济汪洋大海里。”杨团指出,在市场经济下,供销社虽然经历了曲折,但这个体系一直存在。
“政府一直有拨款支持这一体系,县一级以上都是有公务员编制的。而乡镇这一级就相当于乡镇自营的,自负盈亏,因此在乡镇就是集体所有制。”杨团进一步解释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目前全国供销社的运行情况如何?据统计,2021年供销合作社全系统销售总额达6.26万亿元,占全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万亿的7%。
“表面上看7%似乎是很多,但是过去供销社是100%。如果没有2015年的改革,估计仅占1%~3%。”杨团向时代财经指出,供销社面临的问题是,流通市场上早就不是供销社垄断格局,甚至也不是一家独大。国企、私企、混合企业还有合作社、联合社乃至个体电商,多元主体以多种经营方式和多种手段与供销社竞争,无论从总量、质量还是投入产出效率看,非供销社的多元主体早已占据很大优势。不过,自2015年供销社改革以来,供销社在流通领域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恢复,也有创新表现,目前能获得7%的市场份额,就是一个证明。
杨团介绍,供销社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经历多次改革,最近的一次改革是在2015年。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下简称《决定》)出台,其中,推进基层社改造是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杨团作为社科院的研究员,了解上述《决定》出台的背景,也曾与相关政府部门参与供销社的调研和改革试点。杨团称,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只有以私人、私企为主体才可能推动资源的最优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探索一种新的体系,即以超私人范围的多类多元主体之间平等互利的交换为动力的体系,不能让市场成为纯粹私人资本逐利机制来推动和控制的体系。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培育和扶持超私人的具有公共性的主体及其组织。不仅重振供销社,国家近年大力倡导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党建、村民委员会和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重振集体经济,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杨团认为,最近多个省份的供销社发声,主要是响应二十大的报告,汇报现状和自2015年以来的改革成绩。
“二十大把乡村振兴战略提到重要位置,同时也着力区域发展战略,把新型城镇化放到区域发展战略的框架内。换句话说,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是今后五年的重点。”杨团指出,事实上,国家在2015年提的改革供销社,就是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
《决定》曾提出,希望供销社通过改革,成为“为农、姓农、务农”的组织,可见中央对供销社的嘱之深,责之切。
供销社能否胜任调节市场是未知数
在市场的各个环节中,供销社曾经主要担当畅通流通环节的责任。特别是农村与城市连接的农产品、消费品的流通,以及农业生产需要的农资的流通。中央2015年的决定曾对供销社寄予厚望,在新时期、新阶段这种要求更加升级和迫切,但在杨团看来,供销社能否胜任是一个未知数。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要立破并举,要求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杨团分析,目前全国建立统一市场是有特别深刻的现实背景,即各地市场被严重分割。
在杨团看来,在事关全国十多亿老百姓基本生活的消费领域,需要有组织和调节的手段。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平抑粮油菜蛋等基本生活消费品的价格一直是政府很重要的功能。
现在中国农村户籍人口有近4亿,常住人口应该有6亿。“关系到亿万农村人民民生问题,既要有市场的无形之手,也要有政府调控的有形之手,政府要有抓手,找到一个主导的力量。”杨团称,政府通过重振供销社作出一些制度创新的尝试,在市场失序的时候可以平抑价格。
杨团指出,事实上,这个问题不是中国独有,日本、韩国等国家也面临如何在消费品领域平抑价格的问题。据杨团的研究,日本、韩国这些地方采取综合农协这种集体性的组织来进行,不完全是政府式的供销社,也不是用完全私有企业。
杨团认为,要能够形成这样一个由农民集体化、合作化形成的,又有自治性、公共性的组织来做渠道,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要探索新的路,而供销社要给国家分忧,就要好好的改革。
在供销社系统摩拳擦掌的同时,一些网民担忧会回到计划经济的时代。杨团进一步指出,重视供销社,推行供销社改革,显然不是也不可能走老路。
在杨团看来,供销社要进行改革,如自身内部管理、体制、经营制度等,要转轨变型才行。杨团分析道,目前供销社功能本身和现在体制是有冲突的。
“供销社到底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部门,其社办企业是国有企业还是混合制企业,是主营流通的大企业还是支持乡村集体经济的中小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还是以协调城乡的公共经济为目的,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厘清,明确目标才能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 杨团称。
(责任编辑:娱乐)
-
新京报讯首席记者郭铁)11月22日,宣布收到股东莱阳市同利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莱阳市春华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决议解散并清算的告知函,两股东合计持有的春雪食品32230950股将办理非交易过户。本次权益变 ...[详细]
-
记者实探机场联络线现场 大型工地复工如何确保安全|复工复产进行时上海市重大工程已有不少已经复工,对于这些工程工地而言,复工最大的难点在哪里?第一财经记者实地走访了机场联络线的施工现场,看看投资方是如何 ...[详细]
-
[文/观察者网 鞠峰]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亚洲留下“印太经济框架”IPEF)、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领导人联合声明等排挤、制衡中国的动作后,又飞回大洋另一边。然而,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韩国 ...[详细]
-
百度Q1来自于“百度核心”的营收达214亿元 非网络营销营收占比增大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26日下午消息,Nasdaq:BIDU)今日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百度第一季度,总营收为284亿元约合44.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 ...[详细]
-
广发有色金属日评:铜现货升水坚挺,精废价差收窄,区间空单逢低减持
铜:现货升水坚挺,精废价差收窄,区间空单逢低减持 【现货】11月21日SMM1#电解铜均价65285元/吨,环比-990元/吨;基差400元/吨,环比+10元/吨。广东1#电解铜均价65595元/吨, ...[详细]
-
央行加快建立长效机制 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和能力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记者吴雨)记者26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人民银行近日印发相关通知,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着力 ...[详细]
-
吴谦: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日方置喙和插手。众所周知,日本当年曾以侵略扩张手段攫取台湾,对台殖民统治50年,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日方根本没有资格对台湾问题说三道四。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日方军事安 ...[详细]
-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薛京宁5月26日,在新京智库春季峰会“双碳之策”分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演讲中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变量,但双碳目标不能因为内外部形 ...[详细]
-
北京昨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感染者516例,朝阳区倡导市民继续减少流动
北京昨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感染者516例 含135例社会面筛查人员朝阳区倡导市民继续减少流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昨日0时至15时,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516例,其中,隔离观察人员381例、社 ...[详细]
-
据报道,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24日接受采访时对中方无端指责,鼓噪“中国威胁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今天2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北约秘书长不断在对中方无端指责,妄议中国政治制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