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局稳增长与降通胀?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给出信号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何破号通胀高位运行,局稳降通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增长胀央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行季作为“风向标”意义的度货货币政策报告,与一季度相比,币政更加凸显央行对“稳物价”的策报出信重视。
8月10日,何破号央行在发布的局稳降通《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5%,增长胀央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0.4%,行季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度货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保持了物价形势的币政稳定。
央行预计,策报出信受消费需求复苏回暖、何破号PPI向CPI滞后传导、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周期开启、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仍处高位等因素影响,国内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今年下半年CPI涨幅将有所上行,中枢较上半年水平抬升,一些月份涨幅可能阶段性突破3%,对此要密切关注,加强监测研判,警惕通胀反弹压力。”央行称。
对货币政策,央行表态,将坚持稳健取向,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兼顾把握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平衡。
CPI个别月份或破3%
高通胀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挑战。
6月,美国CPI、欧元区HICP同比分别上涨9.1%和8.6%,各创近40年和有统计以来新高,宏观政策陷入稳增长与降通胀的两难局面。
如何客观研判未来通胀形势?央行认为,一方面,从基本面来看,我国具备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短期内我国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多重因素交织下物价涨幅可能阶段性反弹,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央行预计,今年物价涨幅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有望实现全年CPI平均涨幅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
与此同时,央行亦指出从国内看,诸多因素叠加将驱动通胀中枢阶段性抬升,主要压力来自:一是疫情受控后未来消费复苏回暖,可能推动前期PPI上涨向CPI的传导加快。二是我国CPI篮子对食品特别是猪肉价格依赖较大,目前新一轮“猪周期”已开启,可能拉动CPI食品分项涨幅走高。三是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品的进口依赖度较高,能源进口成本攀升最终将体现为国内交通出行、相关产业链终端消费品等更广范围的价格上涨。
“综合研判,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CPI运行中枢较上半年1.7%的水平将有所抬升,一些月份涨幅可能阶段性突破3%,结构性通胀压力加大。”央行强调。
10日当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7月,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略有扩大。究其原因,“猪菜共振”是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主因。
而PPI同比上涨4.7%,涨幅较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同比显著走低。
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整体看,预计未来CPI将温和上升,在部分月份(9月、12月)向上突破3%的概率较大,但全年平均水平仍控制在政策目标以内。同时,PPI受去年基数影响,以及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动能减弱,将继续保持连续回落态势。结合CPI与PPI‘一上一下’两方面综合考虑,通胀对货币政策不构成较大压力。”
警惕通胀反弹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报告中多次反复提及“结构性通胀压力”。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这里可能有两个含义。
首先“结构性”是指受猪肉价格上涨、前期PPI高增形成对CPI的滞后传导、以及石油等能源价格还会处于较高水平等因素影响,国内部分消费品价格在下半年可能涨势偏快,但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会保持平稳;其次,部分消费品价格上涨会推动下半年整体CPI涨幅高于上半年,个别月份会高于3%,但国内整体物价水平仍将处于温和状态。
王青判断,全面高通胀风险不大,一个标志是下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涨幅难以达到2%(7月为0.8%),“这意味着海外高通胀正在引起央行高度关注,并且更加重视国内稳物价。”
在谈及下一阶段政策思路时,央行称,货币政策将坚持稳健取向,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兼顾把握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平衡。“一方面,不断夯实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密切关注国内外通胀形势变化,做好妥善应对;另一方面, 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全年经济运行实现最好结果。”
“货币政策报告提出‘密切关注国内外通胀形势变化’,这说明对于通胀变化或将采取相机抉择的做法。”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杨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如果物价落在容忍范围内,政策重点仍将落在推动经济和就业修复的层面;但如果突破容忍范围,或将对调整货币政策形成量。
研报认为,下半年通胀压力或有所加强,但近期原油等上游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下半年受海外紧缩政策及需求增长放缓等影响,全球通胀或整体回落,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也将有所回落,所以通胀压力或整体仍处于可控区间,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相对有限。
但“归根结底,接下来国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尽快推动经济修复,而非美殴经济体的不计代价压通胀。”王青表示,这一经济基本面的关键差异决定了下半年国内货币政策不会跟随美联储等海外主要央行大幅收紧。
(责任编辑:焦点)
-
11月23日消息,美股周二收高,投资者继续关注美股财报、经济数据与央行官员讲话,并等待美联储将在周三公布的上次货币政策会议纪要。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 ...[详细]
-
注意!北京地铁4号线安河桥北站及10号线莲花桥站、长春桥站封站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自2022年5月18日星期三)20时起,北京地铁4号线安河桥北站,10号线莲花桥站、长春桥站封站。自5月18日星期三)20时起,北京地铁1-八通线公主坟站,4号线北宫门站,10号 ...[详细]
-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应对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流行新阶段,利用核酸检测手段实现“早发现”尤为重要。5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那么15分钟核酸“ ...[详细]
-
导读:2022年开春以来,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巨大。当前市场环境下,正心谷如何看待各个行业的投资机会?未来又将如何投资布局?正心谷举办了2022年5月投资分享会,本文依据问答环节的交流内容整理得出。一、关 ...[详细]
-
美国彭博社11月20日文章,原题:欧洲抵制拜登对华做法),重申对中国采取中间路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外的过去一周,从与美国总统拜登修复关系开始,并以与欧洲领导人一道提出抵制拜登政府对华实施全面芯片 ...[详细]
-
文/孟倩进入直播行业第6个年头,李佳琦和他的团队在上海经受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考验。3月中旬以来,受疫情影响,李佳琦身处上海家中,带着几名助播保持营业。相较于接近“荣休”的罗永浩,已有助播助力的薇娅,作为 ...[详细]
-
参考消息网5月18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18日报道称,土耳其一直阻挠北约作出的处理芬兰和瑞典加入该军事联盟的申请的初步决定,使人们对这两个北欧国家快速加入北约的前景产生质疑。报道援引一位知情 ...[详细]
-
4月70城新房价格同比涨幅负0.1% 2015年12月以来首次转跌
每经记者 包晶晶 上海报道 每经编辑 陈梦妤 5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情况。4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下降城市有47个,比上月分别增加9个。从同比数据看,4月 ...[详细]
-
活久见!7000元资金撬动,亿达中国暴涨227%,公司深陷债务危机
11月23日消息,活久见,目前暴涨227%,市值12.92亿港元,估值涨了2倍背后,是市场用7000港元资金撬动的。根据盘面数据发现,截至目前成交了1.4万股,每股0.5港元,涉资7000港元,但公司 ...[详细]
-
杭州楼市新政落地:三孩家庭可多一个购房名额 落户即可买二手房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今天,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