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惠民保产品崛起等影响,百万医疗险该如何顺势而变?
百万医疗险“鼻祖”又有新动作。受疫顺势
11月22日,情惠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友刚在该公司产品及服务升级发布会上表示,民保从消费者角度看,产品随着疾病发生率、崛起发生时间和疾病种类的等影不断变化,消费者追求的响百是健康险后续一整套服务的支撑和持续回馈,健康险行业需要从产品和服务这两个矩阵重新搭建体系,疗险来解决消费者的该何问题。
2016年,而变平安e生保系列的受疫顺势首款产品正式上市,这也在业内被称作百万医疗险的情惠“鼻祖”。历经多年迭代,民保e生保系列的产品升级,可以看作是崛起百万医疗险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健康险经历了多年的“高歌猛进”,在2022年脚步明显放缓。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5341亿元,同比增长4%。相比之下,健康险保费增速在2020年、2021年分别为19.7%、7.9%。
银保监会等13部门此前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扩大商业健康保险供给,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可见的是,受疫情影响、“惠民保”产品崛起、寿险行业转型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少保险代理人纷纷感叹百万医疗险没以前好卖了。行业赛道的下一个突破口在哪里,百万医疗险应该如何顺时顺势而变?
据平安健康险方面介绍,此次平安e生保·百万医疗2023在保险保障、健康管理和就医服务等方面全面升级。新增的院外刚需普通药品保障,弥补了商保市场上此类保障需求的空白;此外,今年平安健康保险引入所有实体肿瘤都可使用的靶向药,助力更多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在服务升级方面,此次增加的专属家庭医生、就医陪诊、住院陪护三项服务,在完善保险保障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了就医全流程的保驾护航。除此之外,平安健康保险在业内率先推出“出院三日赔”服务,将出院理赔周期从行业平均近2个月缩短到三天。
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朱友刚直言,纵观十年来健康险的发展,行业发展路径已发生了变化。最初健康险重在“保险保障”,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行,民众健康意识的觉醒,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在健康险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健康管理从健康保险诞生起就与之息息相关,是一体两面,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服务融合发展是未来的趋势。健康保险需要从基础保单、理赔服务到以人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构建转型。
在他看来,健康险的终途,总归要回到“健康生活”。
在此次产品和服务升级中,医疗和医药方面的保障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近几年健康险行业的发展中,保险和医疗医药之间的关系也越发紧密。未来,保险和医疗医药方面会是种怎么样的关系,保险与医疗医药方面如何更好地衔接?
平安健康险运营中心总经理林晟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为响应国家向最广大群体提供医疗保障的政策号召,满足各层次消费者多元健康需求、发掘健康保险业务新的增长点,保险与医疗、医药等产业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表现在政策、客群、业务、资本等方面都呈现融合的态势。
林晟认为,随着客户对医疗健康服务的专业性、全面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能够融合优质医疗健康服务的健康险产品开始成为主流,从保险带动医健,向医健驱动保险、医健与保险融合等方向转变,借助差异化服务更好地实现获客营销,从根本上改变健康险公司的增长。
“另外,保险与健康服务的融合也满足了细分人群需求,可以针对约定人群,提供定制化服务,将险企的保障对象从以往的健康人群或准健康人群,逐渐扩展至亚健康、慢性病、老年人等急需健康管理服务的群体,与患者深入绑定,为健康险产品创新提供活力。”林晟说道。
(责任编辑:焦点)
-
原油:周一油价振幅加剧,急跌后拉涨,其中WTI 12月合约收盘下跌0.35美元至79.73美元/桶,跌幅0.44%。布伦特1月合约收盘下跌0.17美元至87.45美元/桶,跌幅为0.19%。SC230 ...[详细]
-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反对向科技巨头收“流量税”:殃及消费者 系重复收费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4日早间消息,据报道,欧盟正在考虑一个计划,让作为互联网使用大户的全球科技巨头为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成本部分买单。但当地时间周二,一个代表欧洲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组织公开 ...[详细]
-
香港特区政府运输署4日宣布,将重新公开接受500个经港珠澳大桥往来港澳的香港跨境非商用私家车常规配额的申请。运输署发言人表示,重新接受申请的配额共500个,公司及个人各250个,有效期不超过3年,至2 ...[详细]
-
文 | 野马财经 张凯旌由于手持《三体》IP版权,游族也被卷入大厂争夺战中。阿里、字节、B站、快手、新浪都曾是绯闻的主角,如今这份名单中又多了上海加游的名字。新年伊始的1月2日,公告称,公司原实控人林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刘强东“对不起”京东2000多名高管兄弟,却让十几万德邦兄弟暖了心。11月22日,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发内部信称,京东集团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 ...[详细]
-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曾金华)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体现在哪些方面?财政政策 ...[详细]
-
又一例!“果链”股立讯精密跌停,机构早已开启减仓模式,最新季报仍有300多只基金重仓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彭水萍1月4日,“果链”概念股开盘便跳水跌超9%,午后一度跌停直至收盘,全天跌幅9.99%。受“大客户砍单”传闻的影响,立讯精密2022年下半年股价震荡反复,官方也曾多次在交 ...[详细]
-
来源:独角兽早知道三一重卡近日宣布,公司已完成近10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隐山资本、招商资本、国投招商联合领投,朱雀资产、华胥基金等机构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快新一代新能源重卡的产品研发和投放 ...[详细]
-
见习记者 刘 钊11月20日晚间,披露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汽车智能座舱电子产品产能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其中汽车 ...[详细]
-
“吃药”行情启动1月券商金股!生物医药板块火爆,中国中免被看好
1月3日,A股蒙脱石散概念股全线走强,、、易明药业一字涨停,、跟涨。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已出现较大抬升,未来随着疫情对社会的冲击影响趋缓,短期对于涨幅过大、估值过高的个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