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眼科医院群雄并起:一超多强格局下,能否跑出下一个“眼茅”?
来源:银柿财经
用了六年多的眼茅时间,终于快走完上市之路。民营10月14日,眼科医院证监会一纸批文放行,群雄强格公司旋即开始了招股工作,并起挂牌创业板进入倒计时。超多
在华厦眼科之前,局下今年已有(301103.SZ)、跑出(301239.SZ)登陆A股,眼茅包括早已在市场厮杀多年的民营(300015.SZ)、(002524.SZ),眼科医院赶赴港股淘金的群雄强格朝聚眼科(02219.HK)、希玛眼科(03309.HK),并起一时间民营眼科医院赛道老牌劲旅和资本新贵齐聚。超多
时隔多年,局下这些企业创始人的发家史早已没有足够的可靠信源去考证,但是从企业的发展路径中,我们还是能略窥一二。如今叫得上号的民营眼科医院大多发端于两种模式:一种是承包(或受让)公立医院科室,一种是开设独立诊所(或医院)。企业做大后,再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进行连锁经营,经营的项目不外乎屈光、白内障、视光等项目。
目前,我国民营眼科医院的竞争格局可以说是“一超多强”,爱尔眼科全国连锁、遥遥领先,其他眼科区域豪强,紧紧追赶。民营眼科医院“战国时代”的烽烟已然升起,爱尔眼科能否“一扫六合”,其他眼科医院又将如何“合纵连横”?
1
“三杰”争流,与“眼茅”尚有差距
2020年7月的最后三天,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如有“默契”般先后现身创业板IPO的行列。其中,何氏眼科最先于今年3月上市,普瑞眼科紧随其后于今年7月上市,而华厦眼科也于今年10月26日公布了中签结果,登上创业板只差“临门一脚”。三家眼科医院几乎同时披露招股书,市场在对比中也得出了一幅“区域争雄、剑指全国”的画面。
从业务布局来看,三家民营眼科医院的大部分营收均来自于发源地所在区域。何氏眼科盘踞东北,总部位于沈阳市,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9.62亿元,其中97.61%来自于辽宁省内;普瑞眼科立足西南,总部位于成都市,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7.10亿元,其中西南地区是公司贡献收入最高的地区;华厦眼科存身东南,总部位于厦门市,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0.64亿元,其中7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华东地区。
而爱尔眼科早已完成全国布局,公司总部位于长沙市,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50.01亿元,其中31.54%来自于华中地区。在东北、西南、华东三个区域,爱尔眼科分别录得营收11.06亿元、19.56亿元和20.81亿元,分别占爱尔眼科收入比重的7.37%、13.04%和13.87%。
从规模体量来看,截至2021年底,华厦、普瑞、何氏三家民营眼科医院均属行业第二梯队,和爱尔眼科尚有不小的差距。何氏眼科通过“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拥有3家三级眼保健服务机构,32家二级眼保健服务机构,55家初级眼保健服务机构;普瑞眼科拥有21家专业眼科医院,3家门诊部;华厦眼科共拥有57家分院。同期,爱尔眼科有境内医院174家,门诊部118家。
具体到业务数据层面,2021年,何氏眼科门诊量119万余人次,手术量4.6万余例;普瑞眼科门诊量97万余人次,手术量9.1万余例;华厦眼科门诊量167万余人次,手术量29万余眼;爱尔眼科门诊量1019.61万人次,手术量81.73万例。
从业务结构来看,屈光项目、白内障项目、视光服务项目均是各家民营眼科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爱尔眼科、普瑞眼科、华厦眼科均是以屈光项目为主,2021年普瑞眼科屈光项目的收入占比50%以上,何氏眼科以视光服务为主,2021年视光服务占营业收入的35.95%。
有意思的是,白内障项目占三家眼科医院收入的比例正在逐年降低,而屈光项目所占的收入比例正逐年升高。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华厦眼科在招股书中不约而同提及了医保控费的影响。在各诊疗项目中,白内障的手术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部分诊疗费用主要通过医保基金进行结算;而如屈光项目、配镜业务等属于改善性需求,为全自费项目,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定价,手术单价普遍较高。
三家眼科医院未来的业务结构趋势,也许正如普瑞眼科在招股书所言的,“为拓展收入和盈利的增长空间,发行人将通过降低对医保收入的依赖、拓展非医保收入实现收入和盈利的持续稳健增长,包括拓展屈光业务、视光服务业务,推动医疗服务向中高端升级。”
2
他山之石,“眼茅”为何能当先?
医疗行业素有“金眼、银牙、铜骨头”一说,用以形容各诊室赚钱的难易程度,这一口诀也延伸到了A股市场,被投资者奉为圭臬。
截至11月1日收盘,爱尔眼科报26.05元/股,股价相对上市首日开盘价(前复权)上涨48倍多,2021年股价更是曾冲到55.54元的高位。目前,爱尔眼科市值高达1800多亿,被投资者称为“眼茅”。
除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青睐,一级市场医疗领域的投资人聊到专科医院时,也言必及爱尔眼科。一者,在眼科医疗服务这条黄金赛道上,完全可以容纳更多的“爱尔眼科”;二者,作为行业的龙头老大,爱尔眼科的成功经验是否可以复制。
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和眼健康需求的提升逐步扩大。2018年中国眼科医疗服务整体市场规模约为871.3亿元,2014年至2018年期间年化复合增速约为20.2%。未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眼科诊疗手段和设备的不断进步,眼科医疗服务市场有望持续扩大,2024年眼科医疗服务市场整体规模预计将达到2563.1亿元,2018年至2024年期间年化复合增速将达到19.7%。
而从眼科医疗服务供给情况来看,我国目前的综合医院和眼科专科医院的数量有限,每百万人眼科医生数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且地域分布显著不均,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眼科医疗服务需求。
显然,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是行业长期向好的根本原因。而眼科服务市场之所以被称为“黄金赛道”,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有医疗投资人对银柿财经表示,眼科诊疗项目相对而言更容易实现标准化、流程化操作,且医生、设备、耗材等资源的投入也相对清晰,能实现较快的连锁复制。
具体到爱尔眼科方面,上述投资人认为,实行分级连锁模式和参与产业并购基金是公司成功扩张的关键。两者共同构建起了爱尔眼科规模效应护城河。
爱尔眼科实行的分级连锁模式,通过不同层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拓展医疗网络的广度、深度和密度。公司医疗网络建设以地、县市为重点,多个省区逐步形成“横向成片、纵向成网”的布局。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进行技术支持,下级医院的疑难患者可以得到集团专家会诊或转诊到上级医院,在公司资源配置实现最优解的同时,也给患者就诊带来了便利。
自2014年起,爱尔眼科通过参与投资产业并购基金,放大公司投资能力,加快网点布局,为公司储备了一批优质的产业并购标的。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爱尔眼科已与11家并购基金签署了《商标字号许可使用协议》,取得商标字号许可的医院共319家。
何氏眼科的“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和爱尔眼科爱尔眼科的分级连锁模式有所类似,但何氏眼科营收不到爱尔眼科十分之一。而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华厦眼科虽然均有募资计划进行全国布局,但新设医院更多是通过自建的方式。
3
人才为本,医生创业已常见
人才是医疗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医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医院的诊疗水平和诊疗效果,更是医院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眼科专科医院注册医生仅为1.68万人。
普瑞眼科和华厦眼科的招股书中较为明确地列示了眼科医疗业务医护人员的薪酬状况。普瑞眼科招股书显示,2021年,公司眼科医疗业务住院医师及以上级别有457人,平均薪酬为26.62万元/人,其他执业医师及验光师有118人,平均薪酬10.21万元/人;华厦眼科2021年有眼科医疗业务人员2827人,平均薪酬15.94万元/人。
除自有医护人员外,各家民营眼科医院还接受医师多点执业。以普瑞眼科为例,截至今年3月28日,普瑞眼科共有在国家卫健委电子化注册信息系统备案的多点执业医师237人,主要来自公立医院,占比达到70.46%;主要职称是主任医师,占比达到43.46%。
公司同时披露了多点执业医师劳务报酬标准,按坐诊天数计费,标准为1000~6000元/天;按相关收入计费,标准为相关收入的8%~60%,挂号费的40%~100%;按手术台数计费,标准为眼科手术200~14000元/台,麻醉手术250~1300元/台。
除薪资、报酬外,各家民营眼科医院笼络人才的方式还有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
银柿财经留意到,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医生“下海创业”,成功获得融资的案例已不胜枚举。何氏眼科由医学博士何伟日本留学归国后创办,普瑞眼科由原黄山市人民医院临床医生徐旭阳创办。2021年港股上市的朝聚眼科(02219.HK),据公司介绍,其前身由推动内蒙古现代眼科领域的先驱张朝聚创办于1988年。除眼科外,近两年公司主要人员有从医经历的IPO企业还包括三博脑科、祈福医疗、清晰医疗、树兰医疗、康宁医院等。
据iFinD,近一年来,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和金额均处于相对高位。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医疗健康领域共有融资事件1629起,总金额4310.85亿元。
多家由医生创办的独角兽企业获得了知名机构投资,如眼科基因治疗技术企业纽福斯,先后获得了红杉中国、招银国际资本等机构投资,其创始人李斌曾任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临床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眼科教授和主任医师;国内首家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进行细胞治疗研发和生产的公司艾尔普再生医学,先后获得了聚明创投、贝森医疗基金等机构投资,天眼查显示,其实控人王嘉显曾任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医疗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医生创业更多的是技术向商业的转化。杭州某三甲医院医生告诉银柿财经,“医生的研究成果不应该只停留在实验室的层面,更多的还要推向市场,为患者造福。”
该医生表示,医生在研究或者临床工作中有了成果,然后通过创立公司的形式将成果转化为应用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本质上是希望患者能从中受益,医学能有所发展。目前的政策支持医生将实验室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支持医生做出创新成果,只有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器械、药物,才能真正给患者带来帮助。
(责任编辑:热点)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北交所上市公司持续扩容: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共计126家。它们所属的行业多集中在科技创新领域,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占比超八成,覆 ...[详细]
-
来源:国际金融报随着北京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自6月6日起,多所在京高校调整校园防疫措施,有序恢复生活工作秩序,明确除离校返乡的学生外,在校学生坚持“非必要不出校、非必要不入校”,教职员工实施出入校 ...[详细]
-
如果说过去喝咖啡是一种小众选择,现在它已经成了很多上班族的“标配”。咖啡市场飘香,吸引了各路资本入局,还有不少传统企业跨界进入赛道。企业纷纷跨界布局国内咖啡市场随着我国消费者对于咖啡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详细]
-
最新进展!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顺利进入天舟四号,未来6个月太空生活怎么过?
每经编辑 毕陆名据中国载人办公室消息,已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于北京时间2022年6月6日11时9分成功开启天舟四号货物舱舱门,在完成环境检测等准备工作后,于12时19分顺利进入 ...[详细]
-
本报记者 李春莲8月30日,《证券日报》记者从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全国首座社区超级充电站——莲花超级充电站在福建省龙岩市建成投用。该项目规划面积约4800平方米,同时可为24辆车充电,集加油、充电、光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近日,外媒透露称,美国将允许两家石油公司将委内瑞拉的石油运往欧洲,以缓解欧洲因制裁俄罗斯能源而面临的石油供应短缺问题。据路透社6月5日报道,意大利国家氢化碳公司Eni SpA,埃尼)和西班牙国家石油公 ...[详细]
-
底线思维四国机制、美英澳三方安全框架、印太经济框架,再加上美日在台湾问题上的互动,似乎一个针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层层嵌套的“包围圈”若隐若现?近来美国在印太频繁搅局,而芬兰瑞典要求加入北约又在欧 ...[详细]
-
“停更2个月。”11月21日,网友“异常肥美”在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的最近一条微博下留言。作为一位热心汽车行业话题的车企负责人,沈晖停更微博两个月引来不少网友关心问候。与此同时,新京报贝 ...[详细]
-
当地时间6月6日,在泰国普吉举行的国际滑冰联盟代表大会上,国际滑联驳回了乌克兰提出的禁止俄罗斯代表参加该组织大会和选举的提议。国际滑联当天对该提议进行了秘密代表投票,其中55人反对,48人赞同,13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