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集中传递一个信号!专家:劝百姓拿1/3存款买房
来源 Wind万得
(图片来自海洛)近日,多部递专家“劝拿1/3存款买房”引热议。委集
中房集团原董事长、中传专知名学者孟晓苏近期在一次公开采访中称:“中国居民存款又增加了15万亿元,信号姓拿如果有1/3拿出来恢复对房屋、劝百装修等购买,存款中国经济不就能顺利恢复了吗?买房”“劝百姓拿1/3存款买房”的观点在网上引发网友关注,并在1月11日登上了微博热搜。多部递
其实,委集连日来,中传专从各部委到地方,信号姓拿多项政策涉及汽车、劝百房产、存款生育等,买房都传递出同一个”鼓励“信号——鼓励买车、多部递鼓励买房、鼓励生娃。
// 鼓励买车 //
据工信部消息,1月1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
2023年,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稳住重点行业,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分别制定稳增长工作方案。
鼓励工业大省主动挑大梁,支持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支持东北地区制造业振兴取得新突破。
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深化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扩大适老化家居产品和生活用品供给。
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做好制造业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工作。
深化产融合作,充分发挥投资基金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投入。保持烟草行业平稳增长。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加快建设“数字工信”平台。
// 鼓励买房 //
监管层近期推出的多项政策,从总的基调上看,银行信贷2023年会全力支持房地产,这包括帮助房企脱困,支持刚需购房。
1月10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核心内容就是,研究部署落实金融支持稳增长有关工作。
4段主要内容中,3段涉及房地产。通稿内容强调,“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而在此次会议之前,住建部表态大力支持购房,而央行更是从减轻购房负担出发,切实鼓励购房。
1月5日,住建部部长倪虹就表态:大力支持首套刚需,首付比、利率该降的降;合理支持二套,以小换大、以旧换新、多子女家庭要支持;原则性不支持三套,不给炒房者留空间。
同日,央行、银保监会发文表示,新房销售价格同环比均连续3个月下降后的城市,可以下调或者取消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根据此前发布的房贷利率规定,当前,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为4.1%。
按照新的评估规则,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38个可以下调或者取消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
其实,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多个城市相继出台鼓励买房相关举措。
// 鼓励生娃 //
1月11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公开征求《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意见:
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另外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
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另外每年发放20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
生育第三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另外每年发放30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
不止深圳,北京、济南、湖南省此前相继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
杭州也宣布,2023年开始,“试管婴儿”费用可报销。
哈尔滨提出,本市户籍且在本地工作生活的夫妻,按政策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家庭每孩每月发放育儿补贴金,直至子女3周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少年儿童住院医保报销比例5个百分点。
长沙则表示,参加职工医疗互助项目的女职工,生育政策范围内,每生育一个孩子,便一次性发放补助金1000元。
// 2022居民储蓄大增近8万亿 //
一系列鼓励消费政策背后,是居民消费意愿下降,预防性储蓄增加。
央行1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6689亿元,增幅不大;2022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1.31万亿元,相比2021年,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人民币存款全年新增26.26万亿,创下有记录以来年度新增存款新高。
再看细分数据可以发现,新增的存款主要是由居民贡献。
全年26.26万亿的新增人民币存款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09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58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38万亿元。
相比2021年度,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多增了7.94万亿元。
2022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居民收入信心指数为44.4%,比上季下降2.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比上季增加3.7个百分点。
居民存款为何高增?王剑团队此前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速下降,且未来不确定性增大,居民信心持续下降,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这是居民存款高增的核心因素。
第二,疫情对消费场景破坏较大,直接带来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下降。另外,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低迷,居民购房意愿下降,最终带来居民被动储蓄增加。
第三,货基等流动性产品收益率大幅下降,尤其是资本市场表现欠佳,居民配置货基和权益资产的意愿有所下降。
// 2023年消费增长或达6%-7%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828亿元,下降6.1%。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
国信证券王剑团队认为2023年房地产和消费将呈现持续改善的态势,中国经济进入复苏阶段,居民存款也将陆续转化为消费、投资。
另据中证网报道,1月11日,瑞银大中华消费品行业主管彭燕燕表示,消费对于今年中国经济是非常重要的,从瑞银对今年宏观经济的判断来看,在2023年GDP增长接近5%的前提下,2023年消费增长可能达到6%-7%的区间。同时,随着消费者信心回暖,消费者的储蓄行为会逐步正常化。
彭燕燕认为,过去三年,家电家居是整个耐用消费品中受损最大的行业。疫情政策优化、消费者信心的恢复会对该行业产生较好的拉动作用。由于更新换代、消费者超额储蓄所带来大额消费品的增长,将成为今明两年市场值得关注的重点。
(责任编辑:百科)
-
当地时间11月21日,俄罗斯法律信息官方门户网站发布了一项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的法律,该法律禁止从事非法捕捞的外国船舶进入俄罗斯海港。据介绍,如果外国船舶被列入“违反捕鱼的既定规则和要求”的船舶名单,则 ...[详细]
-
● 本报记者 彭扬中国人民银行3月23日消息,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强调,2022年要多措并举推动《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22—2025年)》落地实施,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房地产风险如何?三家银行最新研判!“同业之王”开启战略转型,等不得,也急不得!总资产增至8.6万亿元,净利润大增24.1%,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11月22日,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肖远企在2022论坛年会上,就金融对外开放、金融服务新市民等话题发声。周亮表示,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亚洲各国要合力推动经济稳定复苏,共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详细]
-
花旗重申科技MU.US)“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20美元。花旗表示,该公司将于美东时间3月29日美股盘后公布2022财年第二财季业绩,这家半导体制造商看到了强劲和稳定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定价 ...[详细]
-
森松国际发布2021年业绩 净利润3.806亿元同比增长31.5%
02155)发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业绩,收益42.7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3.7%;年内溢利 3.806亿元,同比增长31.5%;每股基本盈利0.43元。期内,收益增长主 ...[详细]
-
吉林省委书记:当前全省疫情防控正处于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吉林省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3月25日,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主持召开省疫情防控视频部署会时指出,当前,吉林省疫情防控正处于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3月25日,省委书记景俊海主持召开省疫情防控视频部 ...[详细]
-
见习记者 毛艺融今年5月20日,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正式在沪深交易所落地,至此已满半年。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1月20日,沪深两市共发行交易所科创债54只,支持41家企业融资6 ...[详细]
-
原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盛光祖配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原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盛光祖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配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详细]